close

 


漁業迫使齒鯨類鯨豚遭受威脅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日期:2010/02/10 19:28 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生存於長江的白鱀豚可能已經滅絕,而棲息在加利福尼亞灣北部的加灣鼠海豚(Vaquita)也面臨相同命運,在野外僅剩下150隻個體。聯合國4日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推斷,漁具誤纏據信是造成兩物種數量減退嚴重至無法存續的原因。


確切地說,此報告發現因刺網、圍網、定置網、攔魚堰、延繩釣與拖網的誤纏與傷害致死,威脅到86%的齒鯨種類之存續。這份報告公佈於遷移性野生動物保育公約的網站上,此公約通常依據總部所在城市而被稱為波昂公約。


作者庫利克(Boris Culik)表示,相較於2001年,齒鯨由於捕魚混獲而死亡的風險大幅提高,2001年混獲影響50種齒鯨,亦即所有種類中的70.4%。


報告並發現,由於人類過漁,導致齒鯨缺乏食物而被迫改變食性,此現象另對72種齒鯨種類裡的13種構成威脅。


這份報告是經過學術審查,針對所有72種齒鯨種類所做的百科全書,涵蓋最新的科學發現,有分布、遷徙、行為,以及此一大類鯨豚所面臨的威脅。


然而根據評估,人類對於所有種類中的41種所知甚少,遑論這些物種是否受到生存威脅。


環境總署遷移性野生動物保育公約組織執行祕書姆雷瑪(Elizabeth Mrema)說道:「在國際生物多樣性年期間(2010年),遷移性物種公約組織會持續針對諸如混獲、船舶撞擊、海洋噪音衝擊與氣候變遷等主要威脅提出對策,以保護這些具有魅力的海洋哺乳動物。」


報告中包括唯一的大型齒鯨抹香鯨,以及兩種新種,澳洲短平鼻海豚(Australian snubfin dolphin)與圭亞那長吻海豚(Guiana dolphin)。


報告發現,許多齒鯨族群一度遭到獵捕而幾乎滅絕,有50種仍持續受到獵捕,通常遭補捉直至無法存續的程度。


在近年已有48種齒鯨被發現攝食塑膠垃圾,或受到逐漸增加的混合化學物汙染影響。


報告亦發現,持久性並會累積在生物體內的重金屬污染,包括汞與用於船隻防污漆的丁基錫(butyltins),以及持久性化學物如多氯聯苯與DDT的汙染,則影響到48種齒鯨,而2001年時僅為40種。


由於水壩興築與河流與湖泊淡水遭到抽取挪用,所造成的棲地退化,威脅著18種齒鯨。


船舶撞擊對14種類有嚴重影響;地質震波探勘、海洋工程計畫與軍事聲納所照成的噪音,則對海洋哺乳動物有愈來愈大的威脅。


------------------------------------------------------------------------------------------------------------------------------------------



 白鱀豚


Baiji, Chinese river-dolphin


繪製:魚藏


 

白鱀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