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遇見媽祖魚


 


遇見媽祖魚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日期:2010/10/13 12:49 賴品瑀

作者:廖靜蕙(本報特約記者)



※ 編按:「搶救白海豚,全民來認股」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連署活動行至今日,已邁入第二階段。第一階段認領白海豚洄游廊道200公頃,獲得各界迴響,不管是民間團體或個人,都有自發性的行動,除了認股之外,也以在西門紅樓擺攤、拍攝影片、書寫詩歌等方式,呼籲更多人加入保護自然環境的行列。對於白海豚,我們的印象可能來自卡通、可能來自海生館、表演時看似會微笑的海豚,但是真正有幸得見其芳蹤的人則是屈指可數。在我們高聲呼喊搶救這些瀕臨絕種的生命時,如果能夠試著對牠們有更全面的認識,去瞭解牠們的生態、習性、體會牠們的美好,瞭解到問題的癥結並非牠們會不會轉彎,而是環境可能再也禁不起如此的開發。然後或許,面對眾多質疑,我們可以更堅定。



估算約需6000億預算的大開發案國光石化,因為選址在白海豚的洄游與覓食廊道,使其長久以來被輕忽的保育地位浮上檯面。生長在台灣西海岸,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稱之為「東台灣海峽中華白海豚」,隨著西海岸的開發,數量已剩不到100隻。2008年,台灣的白海豚更正式被列入保育紅皮書中的「CR(Critically Endangered,極危)」等級。這群台灣西岸的原住民面臨生死存亡關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形容此搶救行動為「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而我們還有多少時間能夠認識、甚至聊聊白海豚呢?



中華白海豚的今生



中華白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又稱「印度太平洋駝海豚」(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在印度洋與太平洋都可以找到牠們的蹤跡。牠們最愛住在近岸水域,包括河口及紅樹林濕地對開一帶的水域。分佈範圍東至南中國海,西至非洲東岸及南岸、中東及印度洋沿岸,南至澳洲北部。



初生的小白海豚體長大約100公分,體重大約25公斤;成年的白海豚則可以長到280公分,重達280公斤。白海豚並非一生下來體色就是白色的。出生時身體灰色,沒有斑點,青少年體色變淡佈滿藍灰色斑點,成年時,通常只剩下背鰭還留有一些灰色斑點,全身則呈現白色。



因此,從白海豚身體顏色的變化,分辨大致年齡。白海豚和人同樣是恆溫動物,當劇烈運動時,血液加速循環,體表的微血管便會擴張以降低體溫,血液的紅色透出白色皮膚就成了可愛的粉紅色體色了!



白海豚必須成長到10年,才能生育。雌豚懷孕期11個月,每胎生1隻海豚寶寶,哺育3-4年後才能再生下一胎。已知白海豚的壽命是38歲,推估可到40年。而一隻雌豚一生最多可生6隻幼豚,繁衍不易,珍稀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叫我媽祖



白海豚有很多暱稱,白海豚特殊的體色並且數量稀少,通常都需保育,華人以「海上大貓熊」稱之;又因有時呈現的粉紅色澤,因此又稱為粉紅海豚。而在台灣,更因漁民容易在春天3月海浪平靜時發現,此時恰逢媽祖誕辰,而暱稱為「媽祖魚」。以下為了辨識所指的族群,統稱台灣西海岸的中華白海豚為媽祖魚。



世界各地都曾傳出海豚救人的故事,媽祖魚也同樣有救人的故事。根據2007年中國時報投書,有讀者回憶年少時在通霄海邊戲水,曾遇到白海豚共游,接著發出聲音推擠他,原來是警告他附近有鯊魚梭巡。



此外,媽祖魚親人也時以所聞。曾有海底工程師表示,每在海底工作,就會有好奇的媽祖魚成群圍在他身邊陪伴,讓他非常感動。類似的故事,如能書寫下來,將是流傳給下一代最好的生命教材。



傍著台灣海岸生活的媽祖魚



棲息水深不超過25公尺的白海豚,也可說有「懼深症」。因此媽祖魚和中國沿海的白海豚交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根據2008年一份針對白海豚體色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東南沿海族群的體色,和台灣族群顯著不同;前者成年後身上幾乎沒有斑點,而台灣族群的背鰭還留有些許灰色斑點。因此,研究者認為台灣族群是獨立種群,或稱為亞族群(subpopulation);未來若有更多研究累積,應可釐清媽祖魚是否可為台灣特有亞種。



白海豚屬於近岸型海豚,棲息在離岸不遠的淺水海域,常出現在河口淡鹹水交會的水域。媽祖魚主要居住在台灣西岸沿海5公里以內,從苗栗縣的中港溪口往南直到台南縣將軍漁港,直線距離約195公里、距岸邊約3公里的狹長帶狀都是牠們的主要分布範圍



在我們周邊的媽祖魚,以沿海與河口的中小型低棲性魚蝦為食,幾乎不挑食,黃魚、午仔魚、白帶魚、豆仔魚、烏魚和比目魚等都是牠們的食物;而甲殼類蝦蟹和頭足類(花枝、烏賊、小章魚)也是牠們捕食的對象。



與媽祖魚共生



媽祖魚生存的五大威脅分別為填海造陸、淡水補注減少、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水下噪音、漁具誤捕及過漁。都與人類使用海洋資源的態度有關。



西海岸從北到南,原本美麗自然的海岸,現在則為竹南衛生掩埋場既焚化廠、通霄火力發電廠、台中港臨港工業區、台中港、台中火力發電廠、彰濱工業區、台塑六輕麥寮工業區、雲林離島工業區、台南市科技工業區等,皆是利用自然溼地與填海造陸,美麗的海岸被沉重高聳的消波塊取代。



在海洋生態系中,媽祖魚屬於位居頂端的生物,牠們的健康是海洋生態系的重要指標。媽祖魚好,代表海洋生態好,依賴海洋生態系的人類也跟著好。反之,牠的棲地被改變,食物來源消失,無法安居於這塊海域,逐漸消失、滅亡,輕輕響起的警鐘,人類也莫問為誰響了!



國內多位生態學者對瀕危的媽祖魚皆主張採「禁漏原則」,媽祖魚的洄游廊道開發「零方案」。更積極的作為即為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然而,國光石化開發案有行政院不斷撐腰喊話,從6月到8月都說會通過環評,年底動工。林務局仍只能保守地表示依據研究結論,最快12月「決定」是否劃設保育區。最後只能靠民間發起的力量,1人1股募到200萬股買地救濕地、保護媽祖魚。而申請文件,靜靜地躺在內政部,「技術」封殺。



誠如動物學者所言,上帝在動物身上植入求生的程式,至死方休。剩下不到100隻的媽祖魚仍勇敢地梭巡在台灣西部海岸,沒有責難,只努力生存下來。而當媽祖魚打完美好的仗,從海邊消失,我們又如何面對接下來的難題呢?



※參考資料:



《活著:中華白海豚的美麗與哀愁》台灣永續聯盟出版,2009/12



※ 本文與合作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D 的頭像
    W&D

    ☆~漫遊海豚王國~☆

    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