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都不能少! 跨國研究團隊:媽祖魚需要保護區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日期:2011/04/29 10:59 賴品瑀

 






民間自力研究的東台灣海峽白海豚科學技術顧問團,28日發表白海豚保育的最新結論。(攝影:簡毓群)

本報2011年4月2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人民力量集結擋下國光石化白海豚不需轉彎了,然而生存威脅卻未解除。28日東台灣海峽白海豚科學技術顧問團(ETSSTAWG, Eastern Taiwan Strait Sousa Technical Advisory Working Group)多位國際鯨豚保育學者呼籲設置保護區,以及發展永續漁法減緩白海豚生存威脅。



「白海豚和漁民都是不當漁法的受害者,是同在一條船上的命運共同體。」研究結論指出,白海豚只承受得起8年損失1隻,否則此族群就不可能再回復!



白海豚即台灣習稱的媽祖魚,英文稱為東台灣海峽白海豚(ETS Sousa chinensis),與棲息於中國沿海的中華白海豚為獨立種群。



0.13  媽祖魚存續關鍵



根據國際公認的評估方法,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族群只要每年損失0.13頭以上(即每7.7年損失一頭),族群數就不可能回復。然而,2007、2009以及今年,都傳出白海豚擱淺死亡的案例。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和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於24至28日共同舉辦「漁業衝擊與東台灣海峽駝海豚保育工作坊」,28日公布研究結論。顧問團指出拯救白海豚不是不切實際的理想,白海豚作為海洋健全的指標性物種,描繪出明日的漁業、海洋以及人類的處境。



白海豚生存威脅,至今仍未能豁免於「極度瀕危(CR, Critically Endangered)」的處境。研究結論顯示,族群數不到100隻,活動範圍集中於苗栗至台南之間的沿岸水深不到30公尺的淺水海域,離岸約3公里;不可能來自其他地方,是獨立族群。



國光石化的興建計畫,曾是最致命的打擊。隨著國光石化撤案,設置保護區為第一要項。顧問團代表彼得‧羅斯(Peter Ross)說,避免白海豚滅絕最迫切之舉,應減緩棲地內的威脅。這將減緩棲地破壞或消失、水下噪音、淡水資源減少、污染以及不永續漁業等,5大威脅白海豚的因素。



工作坊結論也指出,三層網和刺網最容易導致海豚誤纏受傷或致死;其次為拖網,水產養殖和其他漁業偶爾也會發生傷害海豚的情況。根據實際海上調查,30%以上的白海豚身上帶有漁具造成的傷疤。



底拖網長期來造成漁業資源消耗殆盡、近海漁業凋零、漁業人力外移等惡性循環,這使得流刺網、三層網這些可獨立作業的漁法更加盛行;而使用刺網、三層網的結果,更惡化海洋生態以及漁業資源。



顧問團指出,不永續的漁法不但會衝擊白海豚,更嚴重剝奪漁業資源,影響漁民生計;而唯有搭配漁業規範及海洋保護區措施的永續漁法,才能永續漁業,不但有利於海豚生存,也將為漁民帶來財富。



白海豚存亡倒數計時 政府應更積極



搶救白海豚到底來不來得及?有文獻紀錄以來,正以兩年一隻的速度流失中,讓人不禁捏把冷汗。然而,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卻引用國際保育學者的話樂觀表示,「沒有救不了的物種,只有不願意救、和不願意行動的人。」搶救白海豚民間都在動,相關的政府部門包括農委會林務局及漁業署,恐怕得加加油!



2009年9月25日在苗栗擱淺的白海豚TW03(為台灣進行白海豚研究以來第三頭成功辨識的個體)是一隻很老的母豚,2002年研究團隊首度遇見 TW03,之後每年研究都會見到牠,有如老朋友。但2009年再見到牠時,牠已經沒有生命了。在牠身上可以同時見到不當漁法對海豚的直接與間接影響,前者 來自網具誤纏導致海豚溺斃,後者則來自不當漁法使海洋資源日漸枯竭,海豚找不到食物吃。研究團隊說,TW03的外型顯示瘦骨嶙峋,但這不是牠死亡的原因。仔細看牠的頭部以及尾部,纍纍傷痕才是致命傷。從傷痕的形狀,研究團隊推估,TW03死於刺網的傷害。


研究團隊說,白海豚是具有高度智力、社會結構嚴明的物種,一隻老母豚意味著不是生育的功能,而是社會傳承著重要任務。TW03可能曾經帶過很多小豚學習捕食行為,辨識和生存有關的事物。因此,一隻老豚的逝去,也是白海豚社會的失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D 的頭像
    W&D

    ☆~漫遊海豚王國~☆

    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